玉米干腐病
2021-08-25 10:21:26
[病原/害虫]
- 病原:一种真菌性病害,病原主要有3种,Diplodiazeae、Diplodia macrospora 、Diplodia frumenti
[症状描述]
- 危害部位:主要危害茎秆和果穗,也危害叶片、叶鞘、苞叶
- 病害特征及危害:果穗受害后僵化变轻,下部或全部籽粒皱缩,呈暗褐色,籽粒间常有紧密的灰白色粉状物,严重时散生小黑点;茎秆发病后产生褐色至黑褐色大病斑,叶鞘和茎秆之间布满白色菌丝体,后期散生小黑点。
[发生条件]
- 玉米生长前期遇高温干旱,温度在28-30℃,雌穗吐丝后若遇多雨天气利于病害发生。
[越冬方式]
-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害组织或种子上越冬,等来年温度上升产生分生孢子,并主要通过风雨水传播。
[防治方法]
- 栽培管理:加强植物检疫,选择抗性较强无病的种子播种;合理施肥,增施有机肥、磷钾肥;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,减少病原菌。
- 药剂防治:播种前,可用50%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24小时,用清水冲干净晾干后播种;抽穗期发病喷洒50%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、苯菌灵乳油等1000倍液,间隔期10天,连续喷洒2-3次,为延缓抗药性的产生,可多种药剂交替使用。